-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品牌設計 > 專題列表 > 正文
1、景觀的設計理念
旅游景觀設計協調(旅游景觀設計協調方案)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旅游景觀設計協調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景觀的設計理念
在人們對自然風景觀念普及的同時,景觀設計也早已深入人們的視野,單獨定義"景觀",它與規(guī)劃、園林、生態(tài)、地理等多種學科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學科中具有不同的意義。"景觀設計"(又叫做景觀建筑學)是指在建筑設計或規(guī)劃設計的過程中,對周圍環(huán)境要素的整體考慮和設計,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建筑(群)與自然環(huán)境產生呼應關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適,提高其整體的藝術價值,(也使開發(fā)商賺更多的money:))。這個概念更多的是從規(guī)劃及建筑設計角度出發(fā),關注人的使用,即與作為自然和社會混合物的人與周邊環(huán)境的關系。
《中國建筑文化概論》中提到的,在中西文化交流過程中,歐洲傳教士將中國的文化介紹到西方世界(如1724年,傳教士馬國賢將避暑山莊版畫帶回歐洲,之后又有王致誠將頤和園介紹到歐洲)。中國對"自然美"的重視,"雖為人作,宛自天成",深深地影響了西方文化,出現了洛可可風格及英國中式園林,以后逐漸發(fā)展成景觀建筑學及后來的生態(tài)建筑學。
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對景觀的定義:
⒈景觀(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間和物體所構成的綜合體。它是復雜的自然過程和人類活動在大地上的烙印。
⒉景觀設計學(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一門建立在廣泛的自然科學和人文藝術學科基礎上的應用學科,核心是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它通過對有關土地及一切人類戶外空間的問題,進行科學理性的分析,找到規(guī)劃設計問題的解決方案和解決途徑,監(jiān)理規(guī)劃設計的實施,并對大地景觀進行維護和管理。
⒊專業(yè)方向:根據解決問題的性質、內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觀設計學包含兩個專業(yè)方向,即:景觀規(guī)劃(Landscape Planning)和景觀的設計(Landscape Design), 前者是指在較大尺度范圍內,基于對自然和人文過程的認識,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過程,具體說是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適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當的土地利用;而對這個特定地方的設計就是景觀設計。
⒋景觀設計師(Landscape Architect)是運用專業(yè)知識及技能,以景觀的規(guī)劃設計為職業(yè)的專業(yè)人員,他的終身目標是將建筑、城市和人的一切活動與生命的地球和諧相處。
景觀設計師有別于傳統造園師和園?。℅ardener,對應于Gardening),風景花園師(或稱風景園林師,Landscape Gardener,對應與Landscape gardening)的根本之處在于:景觀設計職業(yè)是大工業(yè)、城市化和社會化背景下的產物,是在現代科學與技術(而不僅僅是經驗)基礎上發(fā)展出來的;景觀設計師所要處理的對象是土地綜合體的復雜的綜合問題,決不是某個層面(如視覺審美意義上的風景問題);景觀設計師的所面臨的問題是土地、人類、城市、及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與健康、及可持續(xù)的問題。他是以土地的名義、以人類和其他生命的名義,以及以人類歷史與文化遺產的名義,來監(jiān)護、合理地利用、設計腳下的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間和物體。
二、主題游樂園的四大設計規(guī)劃理念
主題游樂園以 娛樂 大眾為目標的前提下,融入當地的文化,體現地域多樣化的文化差異。當地的主題游樂園顯示出區(qū)域和民俗,不僅能夠起到宣傳地方文化的效果,還能通過 娛樂 項目吸引各地游客,作為城市名片對城市品牌打造產生有積極影響、不斷提高城市知名度。
主題游樂園的設計規(guī)劃之以人為本理念
主題游樂園注重多樣化發(fā)展和地域性發(fā)展,加強的景觀設計的多樣性要求和地區(qū)文化保留,充分體現地方傳統文化,以豐富的文化景觀資源使游人得到各種各樣的景觀視覺享受。所以,主題游樂園的規(guī)劃設計在 旅游 景觀的傳統設計基礎上,引入先進的 娛樂 設施,深刻的文化內涵,符合人們的審美價值觀念和消費心理。避免為了追求滿足一小部分人的消費觀而忽略了滿足大部分人的文化品位和 娛樂 性。
娛樂 主題公園的建設應該采取以下構想,以保持高質量的內容為基礎的前提下,以人為本,盡量滿足大眾消費能力。主題游樂園的規(guī)劃設計,應該注重 娛樂 ,體現創(chuàng)新和個性化的特征。大眾消費、主題特色與高品位的特點緊密結合,滿足不同層次的游客的基本需要。適當的提高 娛樂 質量,結合適中人群的文化意識,使主題游樂園的建設更加合理性。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
(1)在尊重大眾消費的前提,努力達到雅俗共存。規(guī)劃和設計過程中應注重創(chuàng)新,個性化的特征。滿足不同層次的游客的需求,形成一個適度的消費意識來引導消費者。
(2)地域特色文化融入設計當中。能夠做到巧奪天工,把現實中的文化在景觀中得到真實再現的效果。
(3)通過一些新形式的主題使主題游樂園注入活力。鼓動游客積極參與到游園活動中來,身臨其境。例如,結合電影制作,很多游客借在此得到身心體會。
主題游樂園的設計規(guī)劃之可持續(xù)景觀理念
可持續(xù)景觀設計是在一定區(qū)域內,將具有存在互相影響行為的各景觀主體之間相互促進、相互聯系的景觀模式。因此,此類景觀效應也有 “動態(tài)化景觀”之稱。并且這個概念不僅包括設計師的動態(tài)景觀設計,它巧妙的把各景觀節(jié)點設計和景觀元素相關聯,在同一時間內,合理利用與整合當地的特有文化。設計對于一個設計師而言就是要發(fā)揮最大的想象力,然后在景觀中將其變?yōu)楝F實。設計的環(huán)境背景所存在的不利條件要發(fā)揮出它的特點,轉換成一種有利的元素融入到景觀中。作為景觀的有利載體存在,達到動態(tài)化景觀的最終目的。設計師的可持續(xù)設計的想法和認知對動態(tài)化景觀有很大決定作用。
主題游樂園能不斷的吸引游客,主要因素體現在觀光 旅游 者的參與互動性的景觀上。主題游樂園建設的主要是靜態(tài)的景觀,很多游客粗略地、簡單的觀光,容易產生視覺疲勞導致游客對景觀產生無趣感。保持靜態(tài)景觀設計合理之外,要盡可能多的添加一些動態(tài)的要素。增加的游客和靜態(tài)的景觀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原先被動的去參觀的游客能夠積極投入到主題游樂園的具體活動的場景中,使游客投入其中。
主題游樂園的設計規(guī)劃之生態(tài)景觀理念
目前,中國已進入城市時代,綠色空間遭到破壞,環(huán)境開始惡化,“熱島現象”日益明顯。環(huán)境污染進一步加重。主題游樂園有大面積的綠地空間,有提高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的功能。在過去的四十年前,新加坡投資數十億,在僅有的不大的土地上建造了圣淘沙主題游樂園,并且在園中又建了最大的鳥類保護區(qū)和鱷魚養(yǎng)殖區(qū)。與我國沿海城市上海相比,面積是新加坡地區(qū)的十倍,但人口密度幾乎是新加坡的二分之一。在新加坡,他們的人均綠化面積為 12 平方米,素有“花園城市”的美稱。而上海的人均綠化面積為4 平方米,被稱作“水泥城市”。
事實上,在經濟和工業(yè)的發(fā)展不受影響的前提下,主題游樂園是經濟結合生態(tài) 景觀效果,利潤與生態(tài)的融合,這是今天主題游樂園較傳統類型公園的優(yōu)勢所在。
景觀生態(tài)化設計中,注重生態(tài)材質,同時設計上以自然、簡練的手法為主。在景觀吸引物上,尤為強調生態(tài)材質,自然運用。
主題游樂園的設計規(guī)劃之多元化景觀互利共存理念景觀設計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言,可持續(xù)景觀對主題游樂園的主題定位要根據群眾的消費標準和需求,以市場為導向。設計出具有潛在能力,景觀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的作品。成為有實用價值的景觀。不能簡單的追求表面的審美效果與價值。內在價值和功能的追求更合乎生態(tài)要求實際的焦點。
主題游樂園景觀設計要根據需要隨時更新過時的景觀。根據游客所需朝著多元化景觀方向發(fā)展,以市場,自然,科學技術以及文化的發(fā)展相結合,使 娛樂 文化融入自然景觀休閑區(qū)。主要以協調的設計作為一個整體,重視內部結構調整,以顯示出設計目的及主題元素。原始的自然景觀的要素要結合自然景觀,融入自然景觀當中。將有負面影響的景觀元素對景觀的影響降至最低的限度。以保證全體景觀的整體功能確保結構完整性。
主題游樂園景觀設計要與自然資源的保護結合,尊重自然規(guī)律。也就是要充分考慮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以生態(tài)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前提,美學兩立,尊重自然,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
主題游樂園的設計規(guī)劃之文化融入理念
主題游樂園靠人類的智慧已經成為一種較為新鮮的 旅游 產品。在這樣一種形式下,其建設規(guī)模不斷擴大。因此,導致出現了一系列弊端,并不斷暴露出來。從而使主題游樂園的經濟效應普遍降低。從成功的主題游樂園的可以發(fā)現,不管融入的地方文化還是自然景觀本身,都是 旅游 文化產品的精神標志。在城市背景下,主題游樂園應成為城市文化發(fā)展的標志,展示城市文化。它具有較強的文化的輻射能力。其影響程度乃至全國。迪斯尼主要致力自然,童話、科幻和人性的完美結合。是精神文化和現實的不斷追求的體現。也是感染和吸引群眾的核心動力。這些都跟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
城市大型主題游樂園有益于人們的身心 健康 ,通過對 娛樂 設施的使用與研究,以期達到以人為本的目的。大型主題游樂園規(guī)劃設計的研究對于人們的休憩 娛樂 以及城市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對游樂型主題樂園規(guī)劃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此文章由創(chuàng)藝園 旅游 規(guī)劃設計整理編輯分享,請勿轉載!
三、咋樣做才能做好景區(qū)需要的景觀設計與旅游規(guī)劃?
先說開展工作的過程吧,在整個過程中
景觀學
與規(guī)劃學其實是相互穿插的。
1,首先肯定是現場
實地勘察
,對風土人情、人文環(huán)境、
地形地貌
、自然資源等有初步的了解(景觀);然后取得上位規(guī)劃資料,
控制性規(guī)劃
文件等,對上位規(guī)劃設計有所了解,對各類需求有所分析(規(guī)劃)。
2,初步設計時候,最理想的狀態(tài)應該是
規(guī)劃景觀
并行,不過一般情況下都是先做規(guī)劃,結合
旅游策劃
,先根據
功能定位
和需求把大框架、功能區(qū)塊分布等定下來,有些宏觀的主題元素、名稱叫法也有有一個口號式的制定。然后再在這個基礎上做景觀設計,這時候會有較為中觀甚至微觀的
景觀元素
加入進去。我前面所說的兩者并行,我個人認為其實就是在前期規(guī)劃層面設計時候,應該已經是結合景觀各類元素的考慮,這樣會使得兩者結合更好,避免后來二次調整。不過貌似做到的不是很多。
3,
其實簡單
幾句話是很難說清楚的,建議可以先看些相關的理論書籍,先對旅游景區(qū)、景觀設計、規(guī)劃設計這三者和相互之間的關系有個初步的了解,再深入的進行較好。
4,不建議按部就班的照搬別的相關設計成果,借鑒可以。
四、旅游資源開發(fā)與保護如何協調統一 有什么對策 要500字左右 急要。謝謝各位了。
開發(fā)中的保護必須講求科學方法,必須保持其文化傳承,把握好文物古跡修繕、重建與維持原貌的“度”。從旅游學科的角度出發(fā)看待旅游開發(fā)和古跡遺址保護中的一些“破”與“立”
一.尊重開發(fā)與保護的科學性與和諧性
1.嚴防破壞性開發(fā)
我國的古代建筑基本上是土木結構,梁架承重,雖然抗震性好,但不像西方的石建筑牢固耐久,必須不時進行修繕,損壞嚴重則不可避免需要重建。在一些歷史悠久的城市,不少有價值的東西正在推土機的轟鳴中變成瓦礫,一大批用現代材料工藝堆砌起來的“假古董”、仿古建筑群招搖過市;大批古鎮(zhèn)、老街、民居、村落被“重新”整修得失去了原有的文化韻味。嚴防破壞性開發(fā),尋求經濟導向與文化導向的平衡點有著重大必要。
2.重視與城市整體布局的協調性
我們說的保護,不僅要求對文物古跡本身進行保護,也要求對其周圍環(huán)境進行保護,這對于我國古建筑尤為重要。眾所周知,我國古代建筑美學最突出的特點之一便是其同周圍環(huán)境的和諧一致,講求“天人合一”。然而現在最主要的問題是不少地方以所謂的政績工程為目的、打著修復古跡,開發(fā)旅游景觀帶資源的旗子,在不該擴建修復的地方興建了大量不相宜的建筑物,一些古跡周圍出現了城市化、商業(yè)化,一些現代商業(yè)建筑將古跡建筑包圍了起來。在與一些地區(qū)市民面對面的交流中,我們能夠強烈地感受到一方老百姓對于因為“生硬”的完全失去原汁原味的還原很不滿意。
不可否認,這種現象的存在有著一定的客觀因素。雖然經濟在高速發(fā)展,但我國的城市規(guī)劃往往滯后于發(fā)展實際,有很多規(guī)劃屈從于現實需要。在很多城市規(guī)劃中只注重功能性,而忽略其間應有的人文精神、歷史內涵。
因此,要想打好運河沿岸旅游環(huán)境建設這張牌,從規(guī)劃開始就應該重視與其周圍環(huán)境的和諧統一,不要盲目“復古”,造成不倫不類的尷尬局面。
3 .將古跡遺址與運河旅游有機結合
(1)景觀帶建設、水上旅游路線開發(fā)
運河南端城市杭州,通過實施運河綜合保護一期工程,到今年10月,將完成以“一館二帶二場三園六埠十五橋”為重點的運河系列景觀。在杭州、蘇州等地,水上巴士的開通成為運河旅游的另一種方式,隨著一些城市亮燈工程的建設,運河夜游也在悄然興起,游船緩緩而行,兩岸景觀、遺址古跡經收眼底,一些有條件的旅游企業(yè)已開辟水上旅游路線,走在了前列。
(2)融入區(qū)域民間文化特色
在運河千年的歷史積淀中,除了物質文化遺產,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因運河而生,因運河而興的,他們是真正生根在民間的寶貴財富。然而隨著大運河航運功能的減退和時代的變遷,這些珍貴的遺產正面臨著湮滅的危險,如北京通州的“面人”、“風車”、“毛猴”等民間手工藝,運河龍燈、運河號子等各種形式的民間藝術,余杭滾燈、衛(wèi)家班皮影戲等,加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合理地把他們作為地區(qū)民間文化特色融入到運河民風民俗旅游項目的開發(fā)中去,既是對遺產的傳承與發(fā)揚,也將帶動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
二.有效利用尚未開發(fā)的旅游資源,打造品牌
1.政策支持 整體規(guī)劃
以淮安為例,在此次經歷的幾個城市中,江蘇淮安的運河古跡遺址資源是最為豐富,也是原始性最強,保存最完善的?;窗彩形姓趨f調大運河保護中物質文化遺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自然旅游景觀中三者關系上提出了幾點應對措施:一為加強運河文化長廊建設。二為完善古運河文化長廊的起點“九龍口風景區(qū)”建設。三為開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搶救性活動。在杭州,政府對運河實施綜合保護工程,將其提高到了與西湖、西溪同等高度,明確提出打造世界級旅游產品,“還河于民”、“還河于游客”。
2.因地制宜 培育精品
在政策支持的基礎上,運河旅游開發(fā)必須從不同城市、區(qū)段的特點出發(fā),進行科學的功能定位和布局分區(qū),揚長避短,形成地方特色。把挖掘本地運河段最有特色的旅游資源作為開發(fā)的出發(fā)點,以特色打造形象,以個性強化吸引力。無論規(guī)劃設計、開發(fā)建設還是經營管理,都要樹立精品意識。尤其是像淮安河道總督府、漕運總督署等保存完好的旅游資源和一些地區(qū)的水上旅游線,都應該按照旅游精品的要求精心打造。相反,如果各地的旅游項目千人一面,彼此雷同,不僅容易造成低水平的重復建設,而且會使游客喪失興趣,失去旅游產品本身的生命力。
在文化古跡密集分布的楚州區(qū),實踐隊成員行走在運河邊能夠清晰地感受到迎面而來的古樸氣息。有“十步一處古跡”之稱的河下古鎮(zhèn)保存完好。茶口巷、打鐵巷等帶有運河色彩的小巷名稱,讓人依稀感受到運河的脈搏跳動。而在荷花中穿行的小船,仿佛仍在訴說著當年船來舟往繁忙的漕運景象。諸如河下古鎮(zhèn)這樣的典型性運河景觀,如果能進行有針對性地開發(fā),科學深入地挖掘其積淀的古典文化,打造古運河小鎮(zhèn)“晴虹橋影出,秋雁櫓聲來”的旅游景象,無疑是對古跡遺址最好的保護,也是帶動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有效途徑。
3.加強協作 借鑒國外
在旅游開發(fā)和古跡保護過程中因重視協調與城建、水利、交通、環(huán)保、等部門的交流與合作,構筑城市與城市間互相學習取經的平臺,能夠以大局為重,實現在人才、技術等資源上的共享。在國際上,運河旅游早已得到開發(fā)利用,蘇伊士運河、萊茵河、日本小樽運河、加拿大麗都運河都有很多成功的經驗。我們在古運河的旅游規(guī)劃開發(fā)過程中,也應該大膽運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同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認真審視她的歷史、文化、生態(tài)價值,挖掘本土特色,從而選擇性地汲取先進經驗,力爭走在時代的前列。
三.市場化運作,拓寬資金籌措渠道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痹诨窗驳某輩^(qū),向導曾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文物保護工作資金缺乏這個大難題。每年政府下撥的資金加上專項經費遠不能滿足現實所需。在小分隊一路經過的區(qū)域中,這種現象普遍存在?!叭卞X,很多設想很好的計劃和措施都無從展開,有的甚至無限期置后?!?/p>
在淮安清晏園的十七通石刻中的一大部分,至今還處于露天之中,任日曬雨淋侵蝕,沒有采取任何保護措施,從清代河道總督府舊址附近出土的一些文物也堆積在后院之中。又如在有“北段運河名城”之稱的山東臨清,不少極具歷史價值的古建筑因為缺乏統一管理或是暫無他用而成為小商小販零售點,居民臺球俱樂部等等。由于沒有足夠的經費,大量的古跡遺存得不到有效保護成為一種悲哀的無奈。
例如杭州實施綜合保護總投資上百億,僅靠政府投資肯定難以為繼。但通過“市場化籌資,多元化投入”的思路,充分調動運河集團和四個城區(qū)的積極性,基本做到了自求平衡。此外,就文物保護資金籌集的問題,實踐隊成員在走訪專家學者的過程中也聽到了一些新思路,如在所有權國有的情況下探索發(fā)展文物保護管理租賃制、民營企業(yè)出資建收藏館,鼓勵社會人事捐資等等。
四.呼吁公眾對運河旅游文化尋根的認同感
僅僅從人文價值來看,大運河不亞于長城,其偉大程度甚至超過了長城,但為什么長期以來在現實中大運河的大眾知名度和受關注程度卻遠遠低于長城?通過調查我們意識到這涉及到民眾對運河這一標志的認同感問題,陽剛突出的事物更容易引人關注,自古就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說法,人們更喜歡在旅游中尋找征服感,到了長城就有一種情不自禁的征服感和成就感,更何況我們從來就比較重視長城是中華民族象征的宣傳。而大運河,則更象是一位陰柔溫順慈祥的母親,千年以來一直在默默無聞地付出她的母愛,這種情感是溫緩而含蓄的,往往容易被人們所深刻體會。
1.公眾對運河的重視和關注程度有待提高。
實踐隊成員在所經過的運河沿線城市中選取了四個典型城市開展現場問卷調查,回收的547份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僅僅一個“你知否知道京杭大運河準備申報世界遺產”的問題調查所得結果便不盡人意(如圖所示)
從數據統計結果來看,大運河南北兩端城市居民相對了解得比較多,71.5%的杭州地區(qū)被調查者和60%的北京通州區(qū)調查者表示“了解”或“聽說過”,同樣的數據在臨清只有33.4%,許多市民甚至不知什么是“申遺”。問及對運河申遺的態(tài)度時,四個地區(qū)的絕大多數人表示很有必要,申遺有助于喚起公眾對運河多重價值的社會認知度,帶動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到運河的保護中來。也有不同的聲音認為沒有必要,他們認為保護在于實際行動,與其多花資金難見成效不如把時間資金投入到解決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上收益更大。
2.正視運河歷史文化價值是搞好一切開發(fā)保護的前提。
應當加強宣傳引導讓公眾所明白,事實上大運河對于中國的大一統局面的形成和穩(wěn)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大貢獻。而歷史也同樣證明,凡是太平盛世時期,對大運河的重視、保護、建設和利用的情況相對就最好;凡是國力衰微和政治腐敗時期,大運河的狀況往往也是最糟的時候。因此,大運河在歷史上不僅是交通運輸問題,也不僅僅是事關國計民生的經濟問題,而且是關涉國家安全和政權穩(wěn)定的政治問題。正如不少專家學者提出的那樣:“大運河無疑應該是中華民族另一張身份證”。
因此要想在旅游開發(fā)上打響運河這張名片,改善老百姓對于大運河的印象,呼吁民眾在精神意識領域對大運河的認同感,應該是當務之急。正視運河的歷史文化價值不光“政府要主導”,更需要“社會參與,形成合力”。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旅游景觀設計協調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如有疑問,可撥打網站上的電話,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推薦閱讀:
旅游行業(yè)吉祥物設計案例(旅游業(yè)卡通ip形象設計圖片分享)
旅游景區(qū)推廣策劃方案(旅游景區(qū)推廣策劃方案范文)